“人之初,性本善”是小时候老师对我们的教导,可是长大以后,才发现世界并不是那样美好。“小悦悦事件”、“彭宇案”一件件案件让我们对人性、对世界产生了怀疑。于是,有人沮丧,有人彷徨,似乎人们已经找不到方向,似乎社会已经失去了力量。扶不起老人早已不是什么新鲜话题,央视春晚小品《扶不扶》也曾直指这一社会热点,老人倒地不敢扶,旁边是一群保持安全距离围观的路人,有人想伸手却被旁人劝阻,乐于助人的正能量在那一刻被一群冰冷的心“冻结”。
我们不仅自问:泱泱大国,道德何存?文明中华,仁心何在?中国民族的传统美德到底还有多少人在默默坚守?每个人心中都有双重标准,既希望自己在生活中得到关爱,又害怕在对别人施以援手的时候“脱不了身”,因此人们开始变得冷漠,变得自私,害怕付出,各自救助。犹太作家威赛尔曾说:“美的反面不是丑,是冷漠;信仰的反面不是异端,是冷漠;生命的反面不是死亡,是冷漠。”郭沫若先生也曾有言:“一个人最伤心的事情无过于良心的死灭。一个社会最伤心的现象无过于正义的沦亡。”我们只有摘下冷漠的面具,找回缺失的良心,用人性中仁爱悲悯的力量,将正能量点燃,才能让生活充满安乐祥和。
传递正能量需要你我共同参与。在生活中,没有人是一叶孤帆、一座孤岛,每个人都是社会的一份子,人人可以做英雄,人人可以有善举,人人助我,我为人人,每个人都应反躬自省、消弭冷漠。“合抱之木,生于毫末;九层之台,起于累土;千里之行,始于足下。”只有人人都积极参与传递正能量,才能让爱,永远温暖人心。(作者单位:广南县人民法院)